close
簡孝文醫師 撰文
2023年04月13日
遇到患者的血鈉值低於135 meq/l,也就是「低血鈉症」,要分辨真假,同步也要檢查「血液的滲透壓」。
「血液滲透壓」的正常範圍介於275-290 mosm/kg之內,假如病患的「血液滲透壓」超過290 mosm/kg,稱為「高張性」如果「血液滲透壓」低於275 mosm/kg,則是「低張性」。
若確定是「低張性」的低血鈉症,絕大部分暗示身體沒辦法排出水分,接著要去找病因。
常見的原因有下列5大類:
腎功能很差
若「腎絲球過濾率」低於15 ml/min的時候,排水的功能會出問題,所以拉低血鈉。
某些利尿劑
利尿劑有好幾種,Thiazide是其中之一,優點不少,但是對年長的婦女而言,有時候會引發低血鈉症,不得不慎。
心肝不寶貝
心衰竭及肝硬化的病人也排不出水,可能肺部有積水,肚子有腹水,雙腳有水腫,身上堆積多餘的水分,造成血鈉偏低。
有缺水危機
如果最近有嘔吐、腹瀉、出血,或是有服用利尿劑,都可能造成水份流失及低血鈉。
SIADH
(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DH Secretion)
某些病況會刺激身體分泌「抗利尿激素」,即使體內有過多的水分,這個荷爾蒙也會硬把水留下來。
循序漸進地追查,找出「低張性低血鈉症」的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