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孝文醫師 撰文
2017年10月18日
=================
台灣目前有超過8萬人長期洗腎,
截至2017年底為止,
這8萬位洗腎患者之中
大約有7千位登記想換腎。
有人因為疾病或者意外造成腦死,
如果家屬化悲痛為大愛,
把兩顆腎臟捐出來,
就可以造福兩位尿毒症的患者。
由上圖可以知道,
在2009年到2016年期間,
台灣每年大約有200位大愛捐出腎臟。
如果是洗腎病人的五等親,
捐出一顆腎臟給患者,
這是活體捐腎。
由上圖可以知道,
在2009年到2016年期間,
每年大約有100人捐腎給自己的親戚。
如果把捐腎和捐肝的案例數做比較,
會發現大不相同。
上圖是腦死捐贈器官的案例,
紅色代表捐腎,每年約200例,
藍色代表捐肝,每年約100例,
大愛捐腎的數目是捐肝的兩倍。
如果是活體捐贈呢?
剛好就顛倒過來,
上圖是活體捐贈器官的案例數,
紅色代表捐腎,每年約100例,
藍色代表捐肝,每年約400例,
活體捐腎不到捐肝的四分之一。
上圖是捐肝的案例數,
紅色代表大愛,每年約100例,
藍色代表活體,每年約400例,
為什麼肝臟多是活體捐贈呢?
有許多原因,
其中之一,
肝病末期有許多併發症,
常會在病房和加護病房之間進進出出,
又沒有「洗肝」來長期抗戰,
生命就像風中殘燭,
因此,
即使有人大愛捐肝,
患者不見得能活到換肝的那一天,
所以家屬會有危機感,
可能鼓起勇氣捐肝給家人
反觀尿毒症,
上圖是捐腎的案例數,
紅色代表大愛,每年約200例,
藍色代表活體,每年約100例,
為什麼腎臟多是大愛捐贈的?
卻只有那麼少的活體捐腎呢?
有許多原因,
其中之一,
腎病末期雖然要長期洗腎,
生活及工作有不便利,
但好像「還是活得好好的」,
親人沒有看到迫切的危機,
或許也曾想過捐腎,
一點猶豫,
些許蹉跎,
洗腎歲月就得一日一日熬下去,
尿毒症患者就只能盼著腦死捐腎。
換腎比洗腎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而且可以延長壽命,
只是器官捐贈的風氣在台灣方興未艾,
需要整個社會來加油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