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孝文醫師 撰文
2019年04月28日
去年走了一位醫科的同窗,今年失去了一個高中的同學。
兩人都是壯年的醫師,兩位皆是解血便才做大腸鏡檢查,雙雙發現大腸癌時都已有其他器官的轉移,驚覺之後,雖然動用醫界的人脈,花費不貲,想亡羊補牢,終究不敵病魔折磨。
讓人遺憾英年早逝。
也使人畏懼大自然的力量。
在台北的告別式上,某個角落有點像是開小型的高中同學會,各行各業的同學聚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七嘴八舌。
趙經理:兩個月前我去做高級健檢,包括胃鏡和大腸鏡。
眾同學:結果怎樣?
趙經理:發現有一顆怪怪的瘜肉,嚇死我太太了,她想我們女兒還沒唸國中,要是我有個三長兩短,她怎麼辦?後來還好病理説是良性的。
錢副總:孫主任,你是大腸外科的,一定是專家,請問哪些人容易得到大腸癌?
孫主任:大腸癌好發於某些人身上,包括:年齡超過五十歳、肥胖、煙酒、少運動,以及家族有大腸癌或大腸瘜肉。
錢副總:哇塞!我們同學大家都超過五十歳了呀!
孫主任:是的,所以都有得大腸癌的風險。
錢副總:依你看,我們這個年紀的人應該多久做一次大腸鏡?
孫主任:超過五十歳以後,即使沒任何症狀,也應該先安排做一次完整的大腸鏡。
趙經理:什麼叫做「完整的」大腸鏡?
孫主任:就是把腸子清的乾乾淨淨的,而且大腸鏡有完整有檢查到盲腸。
趙經理:像我這次檢查有瘜肉,已經割掉了,就一勞永逸了嗎?
孫主任:最好是三到五年再追踪一次。
趙經理:為什麼?
孫主任:因為,從正常黏膜到又長出新的瘜肉,可以用大腸鏡檢查出來,大約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
錢副總:那如果做了完整的大腸鏡,沒發現任何問題,還要追踪嗎?
孫主任:美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的建議是十年後再追蹤,因為從正常黏膜要演化到大腸癌大概需十年。
錢副總:拖到可能已經長出大腸癌?我才不要,我寧可早點發現,在長瘜肉的時候就處理掉。
孫主任:是的,所以台灣醫師的建議比較謹慎,即使大腸鏡都正常,通常還是會提醒三至五年追蹤,早期發現瘜肉這種癌前病灶。
錢副總:所以我們這位同學大腸的問題應該有十年?
孫主任:很可能,而且他發現時已有遠處的轉移,所以應該超過十年以上。
趙經理:這十年當中,如果他有做過一次大腸鏡,可以不是這種下場嗎?
孫主任:是的,早期大腸癌的預後很好。
趙經理:唉,千金難買早知道。
錢副總:李醫師,你牙科都只看約診的患者,應該比較有自己的時間,你做過腸道內視鏡了嗎?
李牙醫:嗯,沒做過,我都吃素,而且我大便都很正常,應該是沒問題。
牛教授:簡孝文,你們腎臟科醫師最會顧身體,你做過大腸鏡了嗎?
簡醫師:嗯⋯⋯還沒做過。
牛教授:你們都是醫生,反而都沒檢查?
眾醫師:⋯⋯。
錢副總:孫主任⋯⋯你總有做過吧?
孫主任:當然有,三年前,我挑五十歳的生日,請科內的醫師幫我做過,當時腸子裏面很乾淨,大約一年後還會再做。
趙經理:在沒做大腸鏡的年度,你會檢查什麼?
孫主任:我每年會追蹤自己大便的潛血反應。
趙經理:果然是行家。
孫主任:因為實在看了太多晚期發現的大腸癌,徒留遺憾給家人。
牛教授:嘿!司儀在唱名了,説下一個就是建中同學代表的公祭,大家趕快進去。
參加完同學人生的畢業典禮,在返回台中的途中,一直在想,胃腸系統提供服務,讓我吃喝拉撒五十餘載,而我何時有關心過這套老腸胃?。
只是,沒多久,忙碌的工作又把我呑噬了,漸漸淡忘了這件事。
直到看到另一個案例,又提醒了自己。
陳先生,五十五歲,是個上班族,過去數年沒處理三高的健康問題,導致尿毒症,所以已經接受規則洗腎達五年。最近沒有任何大便的症狀,也沒有貧血,只是接到衛生所篩檢的通知,他乖乖去檢查,發現糞便有潛血反應,又乖乖地接受做大腸鏡,意外發現好幾顆大腸瘜肉,病理報告是癌前病變,住院幾天處理掉,加上往後的定期追蹤。
陳先生沒有什麼醫界的人脈。
他只是很乖,完全遵從篩檢的流程。
因此他可以看到明天升起的太陽。
決定了!把時間騰出來,安排做腸道內視鏡,請醫師幫我的老腸巡視一下!
=================
[ 提綱挈領 ]
大腸癌好發於某些人身上,包括:年齡超過五十歳、肥胖、煙酒、少運動,以及家族有大腸癌或大腸瘜肉。
如果是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應該鼓起勇氣做大腸鏡,
假設第一次的大腸鏡都正常,美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的建議是十年後再追蹤,因為從正常黏膜演化到大腸癌的過程大概是十年。有些台灣醫師比較謹慎,即使大腸鏡都正常,通常還是會提醒三至五年追蹤,早期發現瘜肉。
假如第一次的大腸鏡就發現有長瘜肉這種癌前病灶,那更要密切追蹤。
謹以此文紀念這兩位同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