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ng

簡孝文醫師 撰文 

20170927

=================

2.png

某個人原本自給自足

總有個85009500元的現金,

隨時在身上,

但是遇到大環境不景氣,

收入逐漸變差,

連口袋裡的現金也慢慢減少,

只好跟銀行借錢,

但是經濟不見好轉,

還是一直跟銀行周轉,

也還不出來,

最後變成銀行的呆帳。

雷同的故事也會發生在腎衰竭病患身上。

3.png

血中的鈣質就是「口袋裡的現金」,

如果腎功能正常,

血中鈣質能維持在8.59.5之間

(台灣醫師用的單位是:毫克/百毫升),

血鈣就可以能發揮正常的功能

就像手頭上有充足的現金,

很好支配使用。

4.png

腎衰竭就是「不景氣的大環境」,

尤其當「腎絲球過濾率」已經低於15以下

(台灣醫師用的單位是:毫升/分鐘),

醫學上稱為慢性腎臟病第五期,

或是俗稱尿毒症,

5.png

此時有許多錯綜複雜的因素,

包括:

維生素D不足,

以及血中的磷太多,

共同會造成血中鈣質減少

就像景氣變差,

賺不到錢。

6.png

骨頭和牙齒擁有身體99%鈣質,

就是「儲存鈣質的銀行」,

7.png

當腎衰竭造成血鈣少於8.5

人體會把骨頭和牙齒的鈣質溶解,

釋出到血液中,

增加血中的鈣質,

譲血鈣回升到8.5以上。

就像是經濟差造成收入減少,

口袋裡缺麥克麥克,

只好跟銀行借錢周轉

8.png

如果只是短暫的腎衰竭

那還好,

可是慢性腎臟病惡化,

過了某個門檻以後,

常常就會一直變差,

腎功能不再回頭,

有點像日本經濟「失落的10年」。

9.png

所以血液向骨頭調度的鈣質,

就像肉包子打狗,

有去無回,

骨頭裡的鈣質會越來越少,

造成骨頭空洞化。

反映在現實社會中,

如果總體經濟不見好轉,

收入沒提高,

還是會一直跟銀行借貸,

而且也還不出來,

最後變成銀行的呆帳。

10.png

因此,

腎臟科團隊在輔導嚴重腎病時

會想辦法幫忙補足血中的鈣質,

除了食療以外

可能還需要開立鈣片給患者服用,

來避免骨頭的鈣質被掏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簡孝文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