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什麼稱為「胰臟」?.jpg

簡孝文醫師 撰文

20250608

 

西方醫學敍述的pancreas,中文譯名是「胰臟」,是個重要的器官,這個臟器橫跨於人體腹腔的上方,結構上分為頭、身、尾三部份。

 

為什麼稱此器官為「胰臟」?

 

傳統中醫所稱的五臟」是心、肺、肝、脾、腎,而「六腑」指的是胃、膽、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因此「五臟六腑」裡並沒有「胰」。

 

在中國古代典籍可以查得到「胰」這個字?

 

此字最早出現在南北朝,西元543年出版的《玉篇》,解釋「胰」為「夾脊肉」

玉篇.png

什麼是「夾脊肉」?指的是背部脊椎骨兩旁的肉。

 

之後,這個字的含義似乎分為兩派。

 

如果是聲韻字典之類的書籍,舉凡遼代的《龍龕手鏡》,宋代《廣韻》、《集韻》、《類篇》,金代的《四聲篇海》,明代的《字𢑥》、《洪武正韻》,清代的《正字通》、《康熙字典》,都有收錄「胰」這個字,其中有兩本還是當朝皇帝下詔編輯的,這些書清一色都說是「夾脊肉」。

宋朝書中提到胰.png

然而,假如是生活醫藥方面的出版品,包括唐代的《外臺秘要》,元代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明代的《本草綱目》,清代的《醫旨緒餘》、《本草求真》,皆用「豬胰」一詞,將「胰」視為豬的內臟,用途多元,可以當藥方,也可以用來養顏美白。

 

像明朝的李時珍醫師就這麼敘述「胰」:

一名腎脂,生兩腎中間,似脂非脂,似肉非肉,乃人物之命門三焦發原處也

 

他也用「豬胰」來當處方:

豬胰酒。治痢久不瘥,此是脾氣不足,暴冷入脾,舌上生瘡,飲食無味,或食下還吐,小腹雷鳴,時時心悶

 

爬梳上列的文獻資料,可知中國古代早就有「胰」這個字,只是原先的意義有二,一是夾脊肉,二是豬的臟器。

 

在歷史的長河中,「胰」的字義是如何轉變呢?

 

如果讀者有興趣,靜待下回分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簡孝文醫師 的頭像
    簡孝文醫師

    簡孝文醫師 醫聊網

    簡孝文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