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孝文醫師 撰文
2020年02月11日
辛醫師,是內科的住院醫師,這個月輪到腎臟內科來學習,負責照顧我名下的住院病人,我們倆每天都要一起到病房查房。
日前,有跟他討論過長期血液透析的管路,意即「動靜脈瘻管」和「動靜脈人工血管」,也讓他有機會獨當一面,自己全程解釋給患者和家屬聽。
簡醫師:後來,那位70歳的趙先生,願意做「動靜脈瘻管」了嗎?
辛醫師:昨天我跟他們解釋完之後,患者看起來是願意,但是今天早上突然跑來一個大兒子,趙先生住院這幾天,我都沒見過這個兒子,他一直嚷嚷,說要幫他爸爸辦出院,還要病歷摘要。
簡醫師:唉,又來了!
辛醫師:這是什麼情況呢?
簡醫師:我們坐下來看電子病歷,你先查他十年前以及之後歷年的腎功能。
醫療人員提到的「腎功能」,通常指的是「腎絲球過濾率」,台灣採用的單位是ml/min,如果這項數值長期少於15,被列為末期腎病,或是俗稱為「尿毒症」。
辛醫師:他十年前的腎功能是88。
簡醫師:他是在五年前才開始來看我的門診,請你查當時的腎功能是多少?
辛醫師:他五年前,剛來看您門診時的腎功能是38,這次住院是13。
簡醫師:那你可以算一算,他前面五年腎功能惡化的速度有多快?
辛醫師:怎麼算?
簡醫師:還沒來看腎臟科之前的五年,腎臟功能從88降到38,88 - 38 = 50,也就是說,在5年內減少了50,除一除,平均每年少掉10。
辛醫師:正常腎臟的變化速度是多少?
簡醫師:年過40歲之後,腎功能平均每年減少1。
辛醫師:哇!那他還沒來看腎臟科之前的惡化速度很快呢!是正常人的10倍耶!
簡醫師:是的,長期沒把血糖控制好的患者,一旦出現了大量的尿蛋白,腎臟的惡化會加速,科學研究顯示,每年會減少10到20,也就是說,惡化速度甚至可達常人的10到20倍!
辛醫師:糖尿病真可怕!難怪有「萬病之王」的稱謂。
簡醫師:請你再算算,固定給腎臟科看之後的這五年,腎臟的變化如何?
辛醫師:剛來看腎臟科時的腎功能是38,現在住院是13,38 - 13 = 25,也就是說,在五年內減少了25,除一除,平均每年少掉5,哇!第一個五年,每年驟降10,第二個五年,每年僅僅減少5,惡化速度明顯變慢,進步很多呢!有把剎車踩住。
簡醫師:陪趙先生一路走來,也五年了,好幾次的住院,包括住加護病房和開刀,最後都能化險為夷。
辛醫師:是啊!我看他好幾次的住院,您都有參與醫療團隊。
簡醫師:趙太太陪著他,也都知道我的努力和用心,但是,從來沒有見過面的家屬,像今早突然冒出來的兒子,通常意見最多。
辛醫師:我問他們為什麼要急著出院,他兒子也不講。
簡醫師:要我來猜,我會猜⋯⋯是因為我已開口建議他做透析瘻管。
辛醫師:為什麼呢?
簡醫師:在醫院工作的腎臟科醫師,其實心中都隱隱有個關卡。
辛醫師:什麼關卡?
簡醫師:即使你照顧一位病人許多年,也很盡心,讓他腎臟惡化的速度減慢,可是,一旦跟患者提到準備要透析,常常遇到腎友會變心,琵琶別抱。
辛醫師:什麼意思?
簡醫師:比如說,我照顧這位趙先生,已經五年,如果不是這個團隊的照顧,他應該早在三年前就長期透析了。
辛醫師:嗯,我算了算,如果照第一個五年那種惡化速度,應該是三年前就會有尿毒症了。
簡醫師:即使惡化速度有變慢,但還是擋不住糖尿病的可怕,依客觀的數據判斷,大約再半年,他就必須長期透析,否則生活品質會很差,而且會常常住院,也會有猝死的可能性,因此,我必須出手,提醒他早做準備,防範於未然。
辛醫師:是啊!所以您建議他先把透析瘻管做好。
簡醫師:但,這是患者和家屬最不願意,也最不喜歡聽到的事情,所以,他們常常會不再來看我的門診。
辛醫師:們會去哪裡?
簡醫師:假使是轉去別的醫院,問第二意見,那還好。最怕的是,聽電台的廣告或是親友的介紹,花了大筆的金錢,吃了一堆不明的藥物和食品,最後被送入加護病房,緊急透析。
辛醫師:您這樣說,讓我聯想到武漢肺炎的「吹哨者」。
「吹哨者」這個用詞,相傳起源於19世紀,當時的警察看到有罪案發生時,會大聲吹哨子,以引起同僚及民眾的注意,而從此延伸出來。目前所指的「吹哨者」,是為了使社會大眾注意到政府或企業的弊端,而勇敢採取某種糾正行動的人。
簡醫師:你是說那幾位中國的醫師,包括眼科的李文亮醫師?早就對疫情提出警訊,但是被大陸的公安部門嚴重警告。
辛醫師:因此,錯失了防疫的先機,才造成現在一發不可收拾的全球蔓延。那位李醫師還交待説,希望他的墓誌銘只要幾個字,他為蒼生說過話。
簡醫師:唉呀,「吹哨者」常常會被詛咒。
辛醫師:腎臟科醫師基於專業,對於末期腎病的患者,建議提早做好長期透析的準備,就是秉持「吹哨者」的良心。而明明知道可能會流失病患,仍然堅持講出該說的話,這就是鼓起「吹哨者」的勇氣。
簡醫師:唉,原來我就是「吹哨者」,也罷,我們進去他的病房吧!誠如你所言,明明知道他們可能會轉院,我還是應該本著專業和良知,講出我該說的話。
留言列表